首页

为夫妻口舌服务

时间:2025-05-28 04:22:48 作者: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“百鸟翔集图” 浏览量:61395

  中新社呼和浩特5月27日电 题: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“百鸟翔集图”

  中新社记者 张玮

  5月下旬,数十万只候鸟掠过额尔古纳河上空,飞越中俄边境线,一路向北飞向西伯利亚。

  内蒙古是中国北方面积最大、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。全球九大候鸟迁飞通道,有3条穿过内蒙古,其中东亚—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是鸟类种群数量最多、面临威胁最大的路线。每到春夏季,这条候鸟迁徙线沿途“处处闻啼鸟”,宛若一幅“百鸟翔集图”。

4月14日,内蒙古额尔古纳,赤麻鸭正准备振翅高飞。 闫立新 摄

  据监测,截至目前,在内蒙古越冬的水鸟达16万余只,涵盖6目8科26个物种。被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的赤麻鸭,越冬种群数量达13.2万只,占全球赤麻鸭总数的60%以上。

  成群的鸿雁排着整齐的“人”字形队列翱翔;赤麻鸭在浅水区悠闲地游弋;优雅的绿头鸭、鸬鹚或低头觅食,或舒展双翅……5月中旬起,额尔古纳湿地迎来候鸟迁徙高峰。

  额尔古纳湿地是中国保持原状态最完好、面积较大的湿地。每年春季,大量候鸟从鄱阳湖、洞庭湖一带的南方湿地逐渐向北迁徙,沿着额尔古纳河向北飞出国门。

4月17日,内蒙古额尔古纳,绿头鸭在水中悠闲休憩。 闫立新 摄

  监测数据显示,额尔古纳作为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,每年在这里停留、繁殖栖息的鸟类约达2000万只。

 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。57岁的牧民包斯琴巴图是在保护区所在的毛仁塔拉草原上长大的。20世纪90年代,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,包斯琴巴图做起了巡护志愿者。“生态越来越好,鸟儿越来越多了。”

3月28日,内蒙古科右中旗,小天鹅结伴在湖边漫步。 毕力格 摄

  2024年,保护区引进“科尔沁”智慧管理平台,用一个“大脑”支配28个“眼线”和“触角”。“智慧平台观测结合人工巡护,定位更高效精准,对候鸟栖息的干扰也能最小化。”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科科长高文华介绍说。

  2025年春季迁徙季,保护区监测鸟类数量达19万余只,较去年同期增长124.5%。其中,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物种名录的青头潜鸭数量最大集群达20余只,“鸟中大熊猫”东方白鹳也在这里筑巢繁育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书写美丽中国新画卷——习近平总书记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

讲历史,从党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、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感悟思想之光;讲故事,从中华民族的故事、新时代的故事、先进典型的故事中补足精神之钙;讲实践,从打赢脱贫攻坚战、筹办举办北京冬奥会中汲取奋进力量。党和人民百年奋斗,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,这是讲好“大思政课”的丰厚资源。

水花消失术如何练成?跳水“梦之队”的“武功秘籍”来了

正在大块海冰上快乐滑行的是海豹。海豹的躯体呈流线型,皮毛短而光滑,抗风御寒能力强。共有6种,约3200万头海豹栖息在南极海冰区、岛礁和大陆沿岸。

7月各种自然灾害共致全国2639.8万人次受灾 因灾死亡失踪328人

据了解,后续,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团队将继续为埃方提供技术培训,进一步加强中埃两国在科技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友好合作。(完)

湖北襄阳发布暴雨红色预警

在“双碳”背景下,中国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持续发力,且成效显著。数据显示,中国原煤入洗率由2012年的56%提高到目前的70%以上,大型煤炭企业原煤生产综合能耗由17.1千克标煤/吨下降到9.7千克标煤/吨,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超过10.3亿千瓦。

耶伦:健康的经济关系将为美中两国带来显著益处

最初的创业项目是做点心。史占花一人去北京学手艺,回来创办制作传统点心的小作坊。20多名员工中,11人是残疾人,其他的都是贫困户。闲暇时,史占花还举办面点培训,残疾学员免费学习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